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平台及应用示范项目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3-02-28

  2023年2月20日至21日,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平台与应用示范(简称CADA)项目中期及2023年度计划工作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简称SDG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蹇兴超等出席会议并致辞,SDG中心学术建设委员会主任施建成研究员为咨询专家组组长。会议旨在总结自立项两年来目标和指标进展情况,梳理成果,制定2023年度工作计划,并向项目专家咨询建议。项目组等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郭华东指出,地球大数据是促进可持续的有力手段,为客观、准确评估可持续发展进程和潜力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决策,SDG中心成功发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建成了大数据基础设施、形成了数据服务能力、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等,在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领域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他强调,在广西推动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是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在区域尺度的重要实践,通过项目的执行可更好地为开展区域综合应用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项目团队高标准地利用好数据资源服务区域发展。

  蹇兴超在致辞中欢迎中科院合作团队在桂开展项目中期和工作计划会。他表示,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同中科院的合作,科技厅积极服务,努力引入更多的区外科技资源,促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平台与应用示范是广西自治区推进和中科院合作的重要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长远的合作,促进区域发展。他强调,希望项目组通过技术研发,推进成果应用形成服务价值,辐射东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随后,项目执行负责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邱玉宝代表项目组,向与会领导及专家汇报了项目启动以来研发任务的完成情况。课题负责人及任务承担主要研究人员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展开逐一质询发言。

  两年来,CADA项目取得了良好进展,初步汇聚和研建了面向中国-东盟的地球大数据服务和国际互操作系统、协同定位服务系统、数据在线计算系统和“数字丝路”可持续发展展示系统等基础性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服务能力的核心基础。在数据方面,获取了广西及东盟多地区的遥感数据元数据460余万条,具备了国内外10余颗遥感卫星的采集和接驳能力,搭建了1.0P存储设备,对接、汇聚及研制了增值数据产品共210余套,涵盖环境、生态、气候和社会经济等领域;研发和集成8套面向农业监测、地表形变测量、灾害预警、工业热源、定位测姿、地表水体及海岸带要素等算法,研制15套面向土地覆盖、生态环境、地表形变、农业监测、海岸带环境、地表水体与降水、工业热源与夜光指数等多主题数据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1项等,发表学术论文20篇。

  在面向可持续发展应用方面,分别在灾害、水、岸带和农业方面,开展了地球大数据本地化应用和示范,设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用服务报告分送机制,围绕雨雪冰冻、地表水情、农业冻害、洪涝及干旱监测向广西相关业务单位及SDG中心报送应用服务报告共计5期;项目团队积极推进成果落地,在地质灾害应用布设监测预警点位120余处,服务防灾减灾;在典型农业、重大交通工程构建示范应用,服务生产工程,完成经济指标3000余万元。

  在支撑可持续发展方面,项目关联的“桂林市漓江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估”成果入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2022年10月,项目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受邀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第一次会议,对地球大数据在桂林可持续发展综合应用示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出建议;2023年2月,联大主席克勒希访问SDG中心,项目研究人员对所研发的矢栅水体精细化提取技术集成进行在线计算展示,有效地支撑了国家的重大活动。

  CADA项目于2021年1月启动,由SDG中心牵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参研。项目旨在区域上构建地球大数据区域平台和服务,从技术和数据等方面支撑灾害、水、岸带及农业四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示范应用,发展辐射东盟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能力。该项目由“数字丝路”国际计划(DBAR)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推动。

  此次项目中期和2023工作会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组织召开。
CADA项目研究人员向联大主席展示广西基于矢栅水体精细化提取方法的在线计算过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闻截图)
 
会议现场
 
项目组及咨询专家在南宁会议期间合影

附件: